首先就是曲目的完成質量
有些十級曲子把它一個音一個音摳下來,只要下死功夫就可以,比如平均律中的賦格,速度不快、曲子也不長,突擊一段時間、死記硬背,怎么也能彈下來。大部分的十級考生,都還處于這樣一個剛剛“啃下來”的狀態。
而要彈得好,必須在分析和理解的基礎上,彈得美、彈出主題的性格、彈出不同調上主題的變化、彈出對位的呼應,彈出連接的趣味,起承轉合都有講究。
練習曲也是一樣,練習曲技巧上難度較高,一般的考生能完整彈下來并接近考級要求的速度就很不錯了。要想把音樂形象表達出來、使之成為一個神完氣足的小品,必須把技巧玩得轉、不被密密麻麻的音符所限制,沒有深厚的功力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曲目完成質量的差別,背后體現出曲目和音樂素養積累的差距。專業學生學一條奏鳴曲是幾個樂章全彈的,而考級只考一個樂章。專業學生也許學過很多奏鳴曲了,但對于十級考生來講,很可能平時程度沒達到,從沒練過大型奏鳴曲,考級時才第一次接觸。積累不同,最后完成曲目的質量,當然是不可同日而語的。
還有一個差距,就是準備時間。
對專業學生來說,準備一套十級曲目也許兩個禮拜就搞定了——當然這也因人而異,專業學生水平也有高低。而對十級考生來說,至少要準備三到四個月,有的甚至要長達一年。
但是不管怎么說,學鋼琴能堅持到考出十級,就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,至少摸到了專業的門檻,見識到了高大上的曲目。
把鋼琴十級看得過高或者貶低得一文不值,都失之偏頗。十級作為一個對學習成果的檢驗、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目標,也始終激勵著每一個琴童。踏踏實實練好每一首曲子、走好學琴的每一步,水到渠成,考出十級自然不是夢想。